不锈钢螺丝(紧固件)的磁性和锁死现象
文章摘要:锈钢紧固件的磁性和锁死现象 一. 奥氏体不锈钢的磁性(ISO3506,GB/T3098.6) 所有奥氏体不锈钢紧固件,通常是无磁的;经冷加工后,有些磁性可能是明显的。
不锈钢紧固件的磁性和锁死现象
一. 奥氏体不锈钢的磁性(ISO3506,GB/T3098.6)
所有奥氏体不锈钢紧固件,通常是无磁的;经冷加工后,有些磁性可能是明显的。
各种材料被磁化能力的特性,也适用于不锈钢。只有在真空状态下才有可能完全无磁。磁场中材料的磁导率的测量是相对于材料在真空中的磁导率μr而言,如果μr接近于1,则该材料具有低的磁导率。
例如: A2[μr≈1.8] A4[μr≈1.015] A4L[μr≈1.005] F1[μr≈5]
磁性的强弱与钢材的合金成分密切相关:
磁性公式:MD30=551-462*(C+N)-9.2*Si-8.1*Mn-13.7*Cr-29*(Ni+Cu)-18.5*mo此值愈小磁性愈小。
二. 紧固件的锁死现象
紧固件使用者经常会反映:为何不锈钢紧固件有时会有锁死的问题,而在使用碳钢紧固件时并不常发生类似现象,是不是不锈钢紧固件材质较软、碳钢紧固件相对来说比较硬的原因呢?没错!不锈钢与碳钢具有本质上的差别。不锈钢具有良好的延展性,但其硬度与碳钢有一定差距。奥氏体不锈钢牌号316头标与A4-80的硬度实际上只能达到相当于碳钢硬度等级的8.8级。然而,这种说法只能说是对了一半。
锁死(Thread Galling)常发生在不锈钢、铝合金及钛合金制的紧固件上,这几类的金属合金本身有防锈性,会在表面受损伤时,在金属表面产生一层薄薄的氧化层(以奥氏体不锈钢而言,就是氧化铬)来防止进一步更深入的锈蚀。当不锈钢紧固件被锁紧时,牙纹间所产生的压力与热力会破坏并抹去其间的氧化铬层,使得金属牙纹直接发生阻塞/剪切,进而发生黏着的现象。当黏着的现象持续发生时(通常不超过一圈完整牙径),将使得不锈钢紧固件完全锁死,再也无法卸下或锁上。通常这一系列的阻塞→剪切→黏着→锁死的一连串动作就发生在短短的几秒钟,因此,了解不锈钢制品的特性并遵循正确操作手续都是防止不锈钢紧固件锁死的第一步。
不锈钢紧固件锁死的原因一般有:1)牙纹粗糙或有异物沾粘。如有焊点及其它金属屑夹在牙纹间,常会导致锁死;2)用力太过或上锁速度过快尽可能选用扭力扳手或套筒扳手,避免使用活动扳手或电动扳手。因为电动扳手常导致上锁速度过快,温度急速上升而锁死;3)施力方向角度错误。螺帽必须垂直于螺丝的轴线进行旋合,切勿倾斜;4)未使用垫圈。垫圈的使用能有效防止上锁过紧的问题。
要防止不锈钢紧固件的锁死,通常采用以下手段:1)减缓上锁的速度。一般来说,减缓上锁的速度能大幅度减少锁死的机会,因为热能常发生在上锁的时候,当热能增加时锁死的机会也将增加;2)可使用黄油、二硫化钼、石墨、云母或滑石粉来润滑内外牙纹,以减少锁死发生;3)扣停Coating也是一种有效的润滑方式,经过扣停处理的螺帽,将如同在螺帽与螺丝之间多了一层润滑膜。
三. 奥氏体不锈钢螺栓和螺钉的破坏扭矩M1.6~M16(粗牙螺纹)
螺纹 |
破坏扭矩Tm(N.m) |
||
性能等级 |
|||
50 |
70 |
80 |
|
M1.6 |
0.15 |
0.20 |
0.24 |
M2 |
0.30 |
0.40 |
0.48 |
M2.5 |
0.60 |
0.90 |
0.96 |
M3 |
1.10 |
1.60 |
1.80 |
M4 |
2.70 |
3.80 |
4.30 |
M5 |
5.50 |
7.80 |
8.80 |
M6 |
9.30 |
13.00 |
15.00 |
M8 |
23.00 |
32.00 |
37.00 |
M10 |
46.00 |
65.00 |
74.00 |
M12 |
80.00 |
110.00 |
130.00 |
M16 |
210.00 |
290.00 |
330.00 |